超600家中外企业在第十五届数博会上展示新成果

发布时间:2025.09.01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阅读:37次

作者:本报记者 朱子钰 李美霖 尹琨 吴明娟

  一场全国性、国际化的出版盛会首次落地中原大地,恰逢书香河南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同期召开,二者能碰撞出什么火花?相互叠加、深度融合之中,这既是一次行业前沿声音的汇聚,也带来了中原文化的惊艳亮相。数字点亮出版,文化连接未来。8月28日至31日,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现场,《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通过一次次“相遇”、一个个追问、一场场体验,“触摸”行业发展脉动,“解锁”这场博览会的魅力所在。


  探索融合发展差异化路径


  本届数博会参展企业超过600家,设置多个专题展区,一批新技术、新成果、新模式与观众见面??萍几衬堋⑹秩诤嫌氤【按葱陆恢?,尽显勃勃生机。

  浙江大学出版社展区内,一场“何以锦绣——中国古画里的七夕节”的沉浸式体验,让围观读者纷纷举起手机记录这虚实交织的一幕。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跨媒体艺术工作室策划总监楼晓对记者介绍,出版业拥有种类丰富且优质的版权资源,是亟待开发的宝库。其蕴含的知识、文化通过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再创作,将进一步激活文化生命力。

  福建展团的AIGC全栈赋能平台前,观众现场用语音描述“江南水乡春景”,系统随即生成风格各异的插画与配音短视频。四川展团的思政智汇小程序演示区,几名年轻人通过增强现实设备“走进”红色场景,沉浸式参与“数字剧游”互动,直呼“学习方式太新鲜”……

  “如今在文可AI平台,只要输入1—3篇参考文献以及明确的写作指令,它就能自动生成高质量文章,大幅提升创作效率?!绷词执郊攀紫葱泄僦怼⑽目葾I项目负责人胡晓萌的展示吸引观众前来体验。

  从区域实践到全国布局,各地出版机构结合自身优势,探索技术融合的差异化路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立足区位优势的同时,在古籍数字化、文化传承、人工智能、教育赋能等角度不断发力。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融合发展中心总经理韦波对记者介绍,在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上,广西师大社秉承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方针,正着力走出自己的特色路径。

  “随着DeepSeek的爆火和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异军突起,出版业数字化转型迎来关键期。”中国科传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学出版社)副总经理陈亮坦言,目前,不少出版社的产品已经找到与大模型的嵌入点,未来,要更加深度地利用好大模型技术,更新出版产品,给读者带来更多惊喜。


  期待更多优质内容跨国传播


  本届数博会打开了数字出版的国际窗口,为深化出版业国际合作提供了更多空间和机遇。洽谈签约、探讨交流、经验学习……让数字出版的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

  出版业正处于重要的转折点,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嘉宾远道而来,“收获满满”成为最真实的感受。“这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尤其是观看各种现场演示、聆听演讲、参与人工智能的讨论,我可以真切感受到世界的数字出版正在发生什么。”第一次参加数博会的斯里兰卡海王星出版社社长丹尼斯·库拉顿加告诉记者,他回国后会更好地向大家介绍数字世界。

  令人瞩目的国际论坛活动,汇聚了来自全球的前沿思考与深刻洞见。本届数博会增加了中外学者对话数字出版、教育国际化创新发展论坛、中日数字出版沙龙、中英数字出版沙龙、“一带一路”数字出版沙龙等。全球出版业人士在这里互联互通、共同成长,拓展合作机会。

  多元视角与深度对话使与会者“满载而归”。斑马儿童研究院副院长翦悦提到,很多国际嘉宾分享了在数字出版方面正在做的事情,他们面对共同课题的创新探索令人印象深刻。

  “数博会为小语种的出版方向带来诸多学习内容,尤其是数字化和融合出版方面。接下来,我们将与中国的出版单位进行版权合作,让更多优质内容实现跨国传播。”南亚出版中心总经理任文玉说。

  在国际合作展区,以深蓝色为主色调的开科思集团展台吸引了许多观众的问询。该集团全球首席技术官兼产品执行副总裁尼沙伊·沙阿告诉记者,此行最大的感受便是感受到了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先进性,“我们要做的是将学习到的经验带回去,并把它应用到我们的AI工具研发中?!?/span>


  产教融合是人才培养重要路径


  在本届数博会现场,步入“数实相融 智赢未来”出版学科共建高校联合展展区,科技感与人文气息交织扑面。联合展汇聚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13所高校,围绕数智应用开发、文化创新与知识服务、产教协同育人等领域进行重点成果展示。

  2022年以来,中宣部、教育部推动全国各地重点高校与相关管理部门、出版单位、行业协会开展出版学科共建工作。本次联合展是全国出版学科共建高校的首次集结。

  在数智应用开发方面,现场展示了“出版专业学科大模型”“智能有声书制作平台”等研发成果;在文化创新与知识服务方面,展示了“光明影院”“解码中华文化基因”等系列融合出版物;在产教协同育人方面,展示了“中国出版大讲堂”等学科专业共建项目。

  围绕出版学科建设,如果说展览是成果的“秀场”,交流便是教育理念的深度碰撞。

  “我们在教学中涉及内容、技术和营销各占多大比例,才能培养出复合型、全媒型、国际化人才,符合行业和时代发展目标?”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支庭荣在首届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研讨会上的发问引发思考。

  “出版要完成‘把好书送到读者面前’的使命。”在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院长张久珍看来,产教融合是出版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北京师范大学数字出版研究院执行院长万安伦表示,数字出版人才必须掌握“四力”:技术力、策划力、数据力、国际力。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志强表示,人工智能不是取代,而是赋能。应对挑战的核心是提升素质,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学生。

  出版学科共建高校首次集体亮相,更像是一场人才培养的“现场教学”。这场办在“家门口”的展会,被河南大学出版学院出版专业研究生贾渃兰视为宝贵的学习机会。在学习了其他高校的项目成果后,她在逛展过程中对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展出的数智化产品印象深刻?!拔业谋弦德畚木劢菇逃诤铣霭?,这次参会在开眼界、长知识的同时看到了出版业的未来,更为今后从事这份工作坚定了信心?!?/span>


  为全民阅读注入科技动能


  本届数博会创新采用“两会合一”模式,与书香河南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同期同地举办,通过深度融入中原文化基因,构建出独具特色的在地化展示与服务生态,为专业展会如何更深入、更切实地服务行业发展提供了富有启示的“河南实践”。

  河南展区集中展示了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数字出版与融媒体项目。如中州古籍出版社推出的AR立体书《山海经:中国神兽图鉴》和《西游记:中国神怪图鉴》,吸引不少读者现场体验。

  中州古籍出版社社长许绍山说,通过经典文化IP的数字化开发,不仅验证了数字技术的文化适配性,更拓展了数博会的行业边界?!罢庵稚疃热诤霞忍嵘耸┗岬娜宋奈露?,又为全民阅读注入科技动能,为文化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新探索?!?/span>

  在中原传媒数媒部副主任王子敬看来,“两会合一”实现了“科技+文化”的协同。数博会从技术层面赋能传统阅读,通过AI阅读助手、VR典籍体验等科技手段激活了全民阅读。同时,全民阅读大会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为数博会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内容支撑,实现行业性与公众性的有机统一。

  “这次展会我们带来了NFC冰箱贴、照片贴等产品,内置芯片可以实现手机碰一碰就能听有声书。”河南人民出版社数媒部主任李小龙介绍。大象出版社的微缩文物博物馆项目等,生动展现出数字技术对阅读方式的重塑,吸引众多观众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