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百年岁月 历经六次修订 新版《辞?!罚褐降缫惶蹇?ldquo;融查阅”

发布时间:2020.09.16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金鑫      阅读:401次

 □本报记者 金鑫

\"\"

上海辞书出版社社长秦志华(右)和副总编辑张敏审读《辞海》(第七版)校样。

\"\"

《辞海》(第七版)部分校样。

\"\"

《辞?!?第七版)彩图本封面。

上海辞书社 供图

如果从1915年中华书局创办人陆费逵先生动议编纂《辞?!匪闫?,《辞?!啡缃褚咽俏话偎?ldquo;老人”。但是,作为中国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大型综合性辞书,《辞?!防妹中?。

在1979年第三版之后,《辞海》确立了“十年一修”的制度。2020年8月,上海辞书出版社推出《辞?!罚ǖ谄甙妫馐恰洞呛!返岳吹牡诹涡薅肷弦话嫦啾?,75%以上的条目有程度不同的修订或更新,并且同时推出了网络版。

十年一修

留下历史和时代足迹

第七版编纂方案、编纂手册所做的案头准备中,光是对第六版所做的学科解剖、专题解剖报告就有近百份。

曾经有人比喻,《辞?!肪腿缤蛔诵芯嫉拇笾樱暌幻?,宣告自己已将时间的足迹清晰镌刻了下来。

比如1999年出版的《辞海》(第五版),当时国际形势变化很大,国内经济体制转变、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增词目大部分也是之前10年新出现的词语,如因特网、多媒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2009年出版的《辞?!罚ǖ诹妫┰鍪樟?ldquo;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其系列条目,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条目形成系列。此外,大大充实了关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从上海辞书出版社获悉,最新出版的《辞?!罚ǖ谄甙妫┲?,各相关学科的收词和释文充分反映了10年来党和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展现中国实践,表达中国话语。比如系统收录了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条目,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中国梦,复兴路”等。法学学科新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等,并将2018年3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新的重要精神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条目释文中??蒲Ъ际鹾驼苎缁峥蒲е钛Э埔捕加写罅啃略鎏跄?,如5G、物联网、大数据、生物突变论、自媒体、新闻客户端等。

新版《辞?!吩诙跃咛逄跄拷性錾拘薅┑耐保苟匀榈难Э铺逑岛透餮Э频哪诓考芄菇辛说髡?,新增交通运输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等新兴学科,使学科体系更趋科学、完备;对经济学、管理学、生命科学等学科的收条进行了系统性增强,其中有些学科新增条目超过80%,使学科内部架构更趋合理。

“时间不停往前走,《辞海》的脚步也必须紧跟时代踏实迈进。”《辞海》编纂处主任、上海辞书出版社社长秦志华告诉记者,“十年一修”对《辞?!氛庋拇笮凸ぞ呤槔此狄咽羌蕖?ldquo;《辞?!返男薅┎皇歉募父龃肀鹱?,补两条材料,更新一些数据,而是按照42个大学科、110多个小学科分类,从收词、确定词目单开始从头来过。第七版编纂方案、编纂手册所做的案头准备中,光是对第六版所做的学科解剖、专题解剖报告就有近百份。事实上,今后一二年内,我们就要启动论证下一版了。”

字斟句酌

辞海精神浸入辞海人血脉

以前6样就付印了,这次我们出了8校9样,同时,聘请60多位专家,从语词、科技、社科3个角度进行通读。

“一丝不苟、字斟句酌、作风严谨的辞海精神”,是党和国家对辞海人的褒扬和要求,也正是这种认真严谨的态度,经过千锤百炼,成就了《辞海》的权威性。

秦志华告诉记者,《辞?!返谋嘧胄薅┦且幌钕低彻こ?,每一个词条从收词阶段起就进入严密的工作程序中。收词时要先抽取各学科的基础词目单,由分科主编进行增删、修改后,交由专家论证。词目单定稿后,由分科主编分发给撰稿人先试写样条,预审通过后才能进行大规模撰写。完成撰稿后交分科主编审定,再交付出版社,进入三审流程。之后还要经过义项编排、专项检查、全稿通读等流程,初算下来,每一个词条从收词到付印要经过100多道工序。

“第七版尤其艰难。”上海辞书出版社副总编辑张敏坦言,不仅因为这一版的修订幅度大、更新内容多,更由于一大批《辞?!繁嘧肜贤镜睦胪诵?,参与这一版《辞?!繁嗉霭婀ぷ鞯亩辔氯耍虼?,出版社定下更为“苛刻”的规矩,即历版的流程一个不少,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同时,在这基础上再加码。

“以前6样就付印了,这次我们出了8校9样,同时,聘请60多位专家,从语词、科技、社科3个角度进行通读,付型阶段还组织了10位资深编审集中一周时间审读全稿。在原稿三审、初校样三审之外,上海辞书出版社总编辑张荣还把所有校样通读了一遍。我们缺少经验,只能投入更多精力,希望内容质量、编校质量能符合社会各界的预期。”张敏说。

《辞?!罚ǖ谄甙妫┓ㄑХ挚圃鸨嗌滔?,从1989年至今,已经历了《辞?!?个版本的编纂修订工作。她告诉记者,言传身教、传帮带已将“一丝不苟、字斟句酌”浸入到辞海人的血脉里。此次,在结束法学学科的复审后,商晓燕写了2.7万字的审稿意见,将审稿中发现的问题、如何解决问题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记录。“许多编辑也是这么做的。这对于提高新编辑的审稿能力、责任心,以及做好以后的再修订工作,都有重要意义。”商晓燕说。

“《辞?!分械拿恳桓龃誓浚拖耒暌谎?,是数代辞海人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哲社编辑室主任刘寅春对记者说。

守正创新

百岁《辞?!酚辛送绨?/strong>

第七版《辞?!方柚ぞ呤樾嘧肫教?,以传统审校流程和数字化平台相结合的方式,大大提高了编纂出版效率。

《辞?!罚ǖ谄甙妫┥杓屏酥降缫惶宓某霭婺J?,在彩图本版权页上有个二维码,刮开扫描以后,读者可享《辞?!吠绨?年的使用权,而且有PC版、APP版和微信版,相当于拥有一部随身《辞?!?。网络版目前已经上线试运行,今年底明年初将正式发布。

“其意义不仅仅是开发了网络版,而在于推动整个产业链,从编纂、修订到发布、运营,《辞?!烦霭嫒鞒痰氖只?。”秦志华强调,最近几年,《辞?!贰洞蟠呛!返氖只⒋游赐V?。此次,第七版《辞?!方柚ぞ呤樾嘧肫教ǎ源成笮A鞒毯褪只教ㄏ嘟岷系姆绞?,大大提高了编纂出版效率。

“一个词条导进去,能够找到历版《辞海》里相关的条目,能找到《大辞海》里相关的条目,能实时抓取互联网上的百科条目,古今地名、历史纪年的错误也都能自动提示。每次修改都能留痕、自动比对,解决了编辑一些基础的重复性劳动。”秦志华进一步解释。

商晓燕也告诉记者,以往《辞?!沸薅┕讨?,让许多编辑都非常痛苦的“明交叉”“参见的落实落空”“暗交叉”检查工作,这次借助编纂平台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这在以前全部都是靠手工翻样查找的,不仅工作量巨大,效果也没有这么显著。”

“我们在努力实现《辞?!繁嘧敕绞缴系耐黄?,希望到下一版,基本能做到全部线上完成。我们也在规划设计一些新的流程。比如每年年底出版一本年鉴,把当年的新事、新物、新词收集起来,一方面跟网络版更新相结合,另一方面为下一版的全面修订打好基础。”秦志华说。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辞?!吠绨娼岷匣チ鞘榈奶匦钥⒘酥蹲ㄌ?、知识图谱等,而纸质版的纸张、字号、图片看上去都比较舒适。“我们希望《辞?!凡唤鍪强刹檠拇堑洌渤晌琳呤笔蹦茉亩恋耐际?、时时可学习的工具。希望更多人能够了解、亲近《辞?!?,让《辞?!吩谙呱舷呦碌挠跋炝υ嚼丛酱?。”秦志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