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与中国未来——《中国文化自信之路》新书发布会”在渝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7.26     来源:山西教育出版社          阅读:851次

2025年7月26日,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山西教育出版社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了“文化自信与中国未来——《中国文化自信之路》新书发布会”。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吴宝安,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招宇,山西省委宣传部印刷发行与版权处处长李焕成,山西省委宣传部出版处处长赵新中,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总编辑孟绍勇,山西省出版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焦团平,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出版业务部主任董润泽, 以及山西教育出版社领导出席活动。发布会还邀请到该书主编、教育部长江学者、四川大学教授金惠敏及作者李昕揆、马紫晨参加,并进行了“文化自信与中国未来”文化对谈活动。众多行业同仁与读者现场见证了这一文化盛事。

山西教育出版社社长靳金龙首先介绍图书出版情况,表示作为出版人,能参与这一重要作品文化传播深感荣幸。未来教育社将继续坚守出版初心,努力推出更多“传得开、留得下”的图书精品。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评价该书以历史为经、思潮为纬,完整呈现文化自信生成逻辑,呼吁全社会参与文化自信建设,通过阅读与实践活动传承文化基因,坚定文化自信。

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吴宝安肯定了该书的理论价值,提出通过宣传推广、数字化转化、“走出去”三大路径扩大著作影响,让中国文化自信不仅为国人认同,更成为世界共识。

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总编辑孟绍勇表示,该书以宏大历史视野展现180余年文化自信演进,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他表示集团以传承文化为己任,鼓励山西教育出版社延续学术立社传统,出版更多精品好书。

之后,与会领导和嘉宾共同为新书揭幕。

在“文化自信与中国未来”对谈环节中,该书策划编辑、重点图书策划室主任郭志强与金惠敏教授及李昕揆、马紫晨两位老师围绕“中国文化发展的主线”“文化自信和文明互鉴的关系”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谈。

金惠敏教授指出,中西之争是近代文化发展的主线,要认识文化自信和文明互鉴的关系,需要确立“文化自我”与“文化主体”概念:吸收外来文化应服务于自身文化强化,文明互鉴是路径,文化自信是根基。

李昕揆老师对比了中国文化自信与西方相关理论,谈到其中的差异本质在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西方国家现代化道路的根本不同,中国文化自信为全球文化治理提供了新范式。

马紫晨老师就“传统文化观如何构建新时代的教育观”这一问题,强调新时代教育应融合优秀传统与现代需求,超越形式,培养学生对文化的创造性传承能力,为文化自信筑牢教育根基。

本次新书发布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学界与读者搭建了深入探讨文化自信的交流平台,更以系统性的学术成果呼应了文化强国建设的时代命题,让“文化自信”的历史脉络与当代价值得到更鲜活的呈现。该书的出版既彰显了出版界在传承文化根脉、传播主流价值中的使命担当,也为推动文化自信理念的普及与深化、促进文明互鉴与文化创新注入了新的动力,为新时代文化建设与学术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



图书介绍

图片

《中国文化自信之路》分为近代卷(1840-1919)、 现代卷(1919-1949)、当代卷(1949至今)三卷,主要论述了1840年以来中国文化自信思想的发展历史,以时间为线索,分阶段论述我国文化自信思想的曲折发展历程,分析了从鸦片战争到新时代,仁人志士为振兴中华,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筚路蓝缕,坚持不懈,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西文化比较中搜寻理论依据,不断壮大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艰苦历程。该书为“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及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