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之家
重庆出版社: 打造抗战历史文化出版重镇
发布时间:2025.09.01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阅读:1027次
作者:本报记者 朱子钰

2025年全国书博会上,重庆出版社设立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图书展台。
本报记者刘蓓蓓 摄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是中国抗战大后方,铸就了不屈的城市精神与深厚的历史底蕴。依托这一独特资源,重庆出版社长期致力于抗战主题图书出版,逐步形成系统化、规?;哪谌菥卣螅纬上灾某霭嫫放朴跋炝?。
在抗战胜利80周年这一重要历史节点,重庆出版社推出了多部兼具思想性、艺术性与传播力的精品力作,彰显出深厚的红色文化积淀与出版使命感。
文化传承
史料抢救与学术创新并重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重庆出版社提前谋划、系统布局,推出《铭记历史 唱响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经典音乐作品集》《秘密世界》《中共中央南方局与伟大的抗日战争》等一系列主题出版物。
同时,出版社正持续推进一批大型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包括《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增补版)》(80卷)、《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日文档案整理与研究·第一辑·新四军日文档案整理与研究》(30卷)、《中国抗战大后方音乐文献整理与研究》(15卷)、《中国抗战大后方海外文献译编》(7卷)、“侵华日军无差别轰炸史料与研究”丛书(31卷)等,这些项目依托权威学术团队,系统整合珍稀文献,夯实抗战研究学术基础。
重庆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郭宜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该社在抗战主题出版工作方面,呈现出坚持史料抢救与学术创新并重、注重多维视角与大众传播相结合、积极推动数字融合与国际化传播等特点。
创新表达
拓展历史叙事边界
今年,重庆出版社在抗战主题图书上实现多方面的突破。例如,《中共中央南方局与伟大的抗日战争》以“全民族抗战”为宏观视野,实证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出版社还注重跨地域、跨文化的融合叙事,将抗战文化与长江文化、三峡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神女》《长江三部曲》等长篇小说,既属于抗战主题创作,亦承载地域文化史诗气质,展现出民族精神与地域文化的深刻联结。
在红色经典再现方面,《红岩》前传《秘密世界》沉寂多年后,再度回到大众视线,成为出版人用心用情守护红色文化的生动体现。
郭宜表示,《秘密世界》的出版,既是一次重要的红色经典回归,也是一场跨越历史与当代的精神对话。重庆出版社通过精心编校与主题策划,将这部“前续”式作品推向大众,既丰富了红色文学空白,更以鲜活文本诠释红岩精神的当代价值。
挖掘特色
推动出版深度转型
通过立意、视角、形态与传播方式的系列创新,重庆出版社近年来成功打造了抗战主题出版矩阵,形成了较强的学术、社会与国际影响力。其出版成果不再局限于纸质书,积极向数字产品转化,如依托红岩资源上线“红岩思政应用型数据库”,为思政教育提供海量的鲜活素材,抗战主题出版从传统的文献整理向数字化、立体化、应用型深度转型。在国际传播方面,该社持续推动抗战主题图书走出去。此前《重庆之眼》成功输出日本并获得翻译资助,《与魔鬼博弈》版权输出到英国,引起了热烈国际反响。
抗战主题图书出版不仅注重对历史的忠实再现,更要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文化使命担当。郭宜认为,做好抗战主题图书应该从三个方面重点发力。要深耕史料研究与系统整理。重庆出版社一直致力于进行系统性、规模性的资料搜集、整理、翻译和研究工作,抢救性挖掘整理分散各处的珍贵史料。
“还要体现多角度切入谱写多元叙事。在宏大叙事背景下,可以从特定群体、文化现象等多元视角切入?!惫颂岬剑杜?,战争与回忆》《神女》《铭记历史 唱响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经典音乐作品集》《国宝播迁:抗战时期北平文物迁移纪实》等作品,便是通过口述史、文学等形式,从音乐艺术、文物保护等侧面切入抗战时期的历史,拓展了公众的历史认知。
此外,要注重深耕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如依托重庆深厚的抗战历史文化底蕴,打造《中国抗战大后方海外文献译编》(7卷)等具有国际视野的精品项目。正在实施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抗战大后方音乐文献整理与研究》(13卷),首次系统整理抗战大后方音乐文献与史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文化价值、学术价值和填补空白的意义。
